找到相关内容3761篇,用时2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热烈祝贺中国佛教制度研究中心网站正式开通运行

    旨归。  网站徽标以禅定构图意在表达佛教戒定慧三学内涵,定由戒而生,而定又可生慧,戒为无上菩提本。图案内圆外方,体现修行“以大智慧破一切有,以大圆觉摄一切空”的内在圆融境界;而外在的示现却是持戒严明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网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0/0613515959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叫三密瑜伽?什么叫本尊法?

      赵朴初答:本尊(istadeva)是学者选择自己最敬爱最尊崇的一尊佛、一位菩萨或者一位明王,作为学习成就的对象或榜样,就叫本尊。要成就本尊的所有功德智慧,就要修习三密瑜伽法。三密就是身、口、意三业,瑜伽(yoga)译为相应。三密瑜伽,就是三业相应。与谁相应?就是修行自己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三业相应。修法时,修行者要身作本尊的姿态,手结印契,口诵本尊真言,意作本尊观想或种子字,务使自己的...

    赵朴初

    赵朴初|佛教常识问答|佛教初级知识|佛法问答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44471086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‘心能转物即同如来’,是何义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是出自楞严经的一段经文,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-muni buddha)证成无上菩提,将其心境一一表露无余,这是心地解脱的意境。   物乃指著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山河大地,乃至人事物也。修行的心地不被外物所感动,自性即如如,如如之性即如来。六道众生不得解脱三界,就是见境生心,思物染尘,不得自性自在,被外物所牵制,因此心地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3511206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“闭关”的实际意义何在?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闭关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闭关这个名词是禅宗的术语,具备有抖擞精神,保养圣胎(佛性),透悟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,成就佛性,圆满佛性之义。   历代禅宗的行者,若无破本参,就不得闭关,破本参就具有明心见性的条件,依此明心见性,方得闭关,因为没有明心见性,一入关房,不得实际修法,不得其门而入,生死根源不得破,唯有虚度光阴而已!   晚近以来,一些净土宗的行者,乃至一些修行,动不动就要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53581222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是以“死”为主的宗教,还是以“生”为主的宗教?

    修证为宗旨的宗教。   圣典所阐述的苦、空(梵语sunnya)、无常(梵语anitya)、无我(梵语anatman),是要令修行正见诸法实相义,以破除对诸法无知之过,因而净化自性强烈之迷执,以达成自性解脱为正宗。只可惜,去圣遥远,佛法随著时空演变,因人因时因地,将佛法逐渐蒙上一层薄纱,加上或多或少的色彩,形成一股似是而非的佛教,甚至成为佛门中的外道,伪经伪论,颠倒如来正法,其数亦不少。 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07161222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身为学佛的人,怎样才能达到解脱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解脱(梵语vimoksa)修行只要能断见思二惑,即能出三界得解脱,乃至破尘沙惑、无明惑等等,直到成佛,皆是解脱范畴之内。若能依见思二惑而精进勤修,必得解脱三界(梵语trayo dhatavah)。何谓见惑呢?就是凡夫于三界的见解迷惑错误,如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即是,因为人总是随思想而行,思想偏激,若无法正见,焉能走出光明之道!凡夫知见错谬,不得出离三界之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72912265.html
  • 阿难的前身

    最近都没有人来乞讨?』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人来乞求食物,梵达国王觉得很奇怪,就问手下的大臣。话才刚说完,突然有一位外道修行者进到王宫内。  梵达国王十分吃惊,问这位外道修行:『你从哪里来的?是谁让你到我这里来的?』  修行脸色憔悴的回答:『国王,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,是饥饿驱使我过来的。』  梵达国王看到他虚弱的样子,心中顿时产生怜悯之情,马上布施给这位外道修行一千多头牛。」  佛陀讲到这里停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0/20031617370.html
  • 黄石市佛教协会在慈湖禅院举行佛七共修法会

    慈湖禅院举行佛七共修法会 精进念佛   10月1至7日,黄石市佛教协会在慈湖禅院举行佛七共修法会。   佛七:就是坚持一个佛的名号,连续念七天,另在七日中期求证之修行修行为在短期内得到较佳之修行成果,常作限期直修行,净土法门的“打佛七”,《阿弥陀经》上讲:“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,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,与诸圣众,现在其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0/08150918234.html
  • 慈悲喜舍与自在轻安

    所求之心布施,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。    佛陀在世时,乔萨罗国有一位穷困的苦行者,带着家眷一同修行,这是当时外道的普遍情况。    这位外道修行的妻子在即将临盆前,对他说:“虽然家里很穷,但是头一次生产时,依例需要准备好麻油,不能少了它。所以,请你一定要先准备好麻油。”    这位外道修行的家中,穷得连一滴麻油都很难求得,但是他的妻子却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提醒他,务必准备麻油。为此,他深感烦恼,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4741184.html
  • 播下圣者的种子

    断修爱乐,终不自举陵蔑于他,而能策勤、正知、系念,是名安住古昔圣种。   此处指出,四圣种能导致最胜的涅盘果,是生出圣者的种子,是修行日夜之所乐,不为现在、过去、未来的烦恼恶业所染污,于自于他都无...社会自然就会缺少温暖。任何修行,自己有没有播下这三圣种,自我反省一下不难鉴定出来。  第四圣种的爱断、爱修,乐断、乐修,就是老实修行,但要看清目标,不是盲修瞎炼。禅修时,要以修习定慧或止观(寂止、内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352876.html